《點解我堅持去廁所唔洗手?》
洗手,係一種原則嘅掙扎。
廁所塊鏡上面黐咗紙叫大家「節約用水」,但係昇盤側跟又有「洗手五部曲」。逐隻手指捽,手指公到手指尾,掌心捽兩下,洗埋手腕,仲要用番梘。「五步曲」同「節約」,唔可以兼得。洗得手耐就嘥水,慳水就唔衛生。
抹手,又係另一次掙扎。
鏡底有厚身抹手紙,門口有部吹風乾手機。要愛惜樹木就用乾手機,想慳電就就用抹手紙。想兩樣都慳,今次唔再係魚與熊掌,要兩樣都慳可以抹落衫褲、由得佢fing乾,揩落門柄,用水set頭。
世界充滿矛盾。去廁所,洗手,乾手,都要做一連串原則判斷。
社會充斥住互相矛盾嘅原則,要喺手背同手心揀一樣。若果仔細去諗自己每一步做緊啲乜,就代表下下都要喺無數條相互排斥嘅原則入面,搵一堆平衡出嚟。將呢啲原則分類,其實大概只得兩種,我姑且叫住佢哋做「順原則」同「逆原則」[1] 先啦。順同逆,大概就係懶同勤力嘅分別。順住個勢嘅,唔使用力;逆流嘅,要用力,會辛苦。當然順逆同好壞並冇必然關係:並唔係話順一定差、逆一定好。順,可以係飄移不定、隨波逐流,亦可以係因勢利導、從善如流;逆可以係秉持傳統、堅定不移,但係亦可以係標奇立異、冥頑不靈。所以我好憎「逆來順受」呢個講法。你一係順住大潮流,一係喺潮流之下逆風而行;要順住行,你就係潮流之中,本來冇逆過,又扮晒本身想抵抗,呢啲係虛偽。
世上求其兩個人,處事嘅原則都必然有分歧。正如去廁所洗手乾手,都可以有無數嘅原則分歧。
「順原則」可以係「人人都做我就做」,亦都可以係「無關痛癢就求其做」;「逆原則」可以係「跟足指示」,可以係「幾時都要注意衛生」,亦都可以係「每樣資源精打細算噉去用」。
因為原則實在太多、太唔同,就算一個人唔洗手直接出門口,從呢個行為係唔會估到佢背後嘅原則嘅。佢可以係一個終極環保嘅人,覺得用水用紙用電都係嘥,所以堅持唔做呢啲社會覺得佢要做嘅嘢;佢亦都可以係一個懶人,純粹係懶得洗手。但係結果都係一樣:有個人屙屎唔洗手,地球人用少咗幾百ml水,幾張抹手紙或者唔知幾多電。
呢兩個人做嘅行為一樣,但係「懶」同「堅持慳資源」,一順一逆,實行起上嚟難度唔同、層次有別。前者唔使用腦、後者攞苦嚟辛。兩者應該係傾唔到偈嘅。但係喺呢個行為上,呢件事上,佢哋係朋友。
洗手嘅原則都咁複雜,噉社會議題,梗係更加唔簡單。社會上嘅議題成千上萬,任何一個社會議題,即使原則一致,當你加入時間、身份、立場等各種因素,出到嚟可能會得出好唔同嘅取態;但係原則唔同,有時一樣可以有共同目標。呢種矛盾,幾時都會有。兩班人,好多時會用完全唔同嘅原則,去支持同樣嘅議題。
時間係一個好得意嘅元素。因為潮流隨住時間而改變,廿年前係順流嘅嘢,今日可能係逆流;以前可能係標奇立異,而家可以至係正常。喺香港支持粵語嘅人,正正體現到時間點樣令到兩班原則相反嘅人會支持同一件事。
上一代香港人,好多係走難落嚟嘅人,嚟自五湖四海,過半唔係以廣東話為母語。本身喺呢度嘅人,無論係粵客閩裔,都唔係今日呢種用廣州音做標準嘅廣東話。五十年代已經喺香港生活嘅人,如果今日喺屋企係講廣東話,好多係當年冇堅持自己母語,順住潮流,轉用一隻時尚啲、多啲人用嘅語言。
呢一代香港人,今日抵抗另一波洪流,喺普通話嘅進迫之下,廣東話嘅輸出,電影音樂文學都顯得輸蝕,父母開始想仔女學英文同普通話。喺呢個環境之下,對語言有興趣,而唔係用晒啲時間練普通話,反而繼續為廣東話出力嘅人,角色就變成逆流而上嘅行動者。
有啲人為咗保存中華文化、讀唐詩宋詞,而推廣廣東話。呢種原因似乎係上一代香港人對廣東話嘅觀感嘅殘留。對廣東話嘅推崇,係以廣東話作為雅俗俱宜嘅中文口語做前提,出於廣東話喺香港同中華文化圈嘅地位,而唔係母語感情。其中甚至唔少用呢個觀點去推廣廣東話嘅人,本身係講客家話、閩南話嚟嘅添。另一班人,為咗保持同中國嘅區隔,為咗唔俾北方漢人完全同化,而堅持廣東話,用廣東話建立屏障。係用保衛母語嘅心態去支持廣東話。明明前者追求大中華,後者反對;前者以文化為重,後者以母語優先,不過去到最底下嗰層,大家嘅原則即使完全相反,原來一樣可以冇問題㗎喎。
因為真正嘅原則放喺心,唔係宣之於口嘅。
兩班人明白大家支持緊嘅係同一樣嘢,各有各做,就夠。
每個議題都有一啲要堅守嘅陣地,但係原則並唔係陣地嚟嘅。有一種做法,係大家坐低一齊商討,討論原則問題,尋求共識,之後有一致意見之後再諗下一步。假如與會者喺原則上有衝突,呢種討論即係要傾完之後,其中一方喺行動前放棄原則。所以坐低「傾好原則」係一種痴撚線嘅行為。
講到底,原則同立場,係兩個層次嘅嘢。想做啲乜、同咩人合作,千祈唔好計較咩原則。你搵啲想做類似嘢嘅人,落手落腳去做就得。
[1] 我呢種諗法或多或少受到「優選論 (Optimality Theory)」 嘅影響。呢套理論係用嚟理解「音系」嘅。不過用落人生大道理,一樣啱使。
BTW 我嘅衛生原則高於環保,所以我話知佢嘥水嘥紙,我洗完手唔會慳住啲水,洗完會拎抹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