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點解要寫粵語》



作者:擇言
日期:2016年3月11日

呢幾日同幾個朋友傾粵語書寫問題,同文言文嘅定位。大家似乎都認為粵語要由文言去吸收養份,用文言文去建立「雅」嘅成份,避免粵語變得太「俗」。雅俗係話者慢慢建立嘅概念:口語可以用嘅地方多啲,自然會有多啲俗嘅講法。如果因為粵語【有】粗俗嘅講法,就排除粵語書寫,排除佢嘅語法語彙,係極端嘅做法。為追求「雅」而無視文字嘅實際用途,亦都有啲離地。

我嘅睇法係:

①粵語應該由各個語言度吸收養份,而漢文(文言文)、官話文,都可以係養份嘅來源,至於多少,可以斟酌 [1];
②純粵語入文,本質上冇任何問題;
③用粵詞粵法,並唔係放棄口語同書面嘅分別,而係變返現代語言嘅常態:書寫體嘅文字同口語語法大致相同,而唔係寫其他人嘅口語。

今次淨係講一個實際用例--兒童書,去講點解某啲情況下,我哋應該用粵語嘅語法同詞彙。

我諗起呢本叫 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 嘅書。本書喺英文世界好出名,係講一家人去森林打獵捉熊人嘅故事。世界各國嘅小朋友,睇住英文版或者自己語言嘅譯本,父母可以唱或者讀出嚟,而小朋友會聽得明。好似英文版:

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
We're going to catch a big one
What a beautiful day
We're not scared

啲字可以唱出嚟,講出嚟,帶節奏,有感情,細路聽得明。

中文版呢?
「我們要去捉狗熊/要捉一隻大大的/天氣這麼好/沒甚麼好怕的」

講普通話/官話嘅人,一樣聽得明。但係講粵語嘅小朋友呢?讀落繞口,聽到耍手擰頭。

兒童文學用粵語寫,用小朋友識嘅詞,佢哋先至代入到,如果寫:
「我哋去捉熊人/要捉隻大隻嘅熊人/今日天氣咁好/唔會驚到震」
小朋友都聽得明,咁就好好多喇。

(唔准純粵語嘅,係咪「大隻嘅」要改做「大」?「咁好」太濫,要用「風和日麗」?「驚到震」太俗,要用「懼」?「熊人」用雙音節太長,要變「熊」?)[2]

文字唔係士大夫專利。小朋友寫低自己諗嘅嘢,都要用淺白文言嘅話,我覺得好悲哀。兒童書你都唔用全粵語,噉啲細路點算?唔通叫佢哋搵大人翻譯?

就算點樣主張文言文呢個傳統都好,為咗大家着想,都一定要有一套貼近日常生活嘅文字。你喺文章入面加入文言成份,係現代語吸收文言,今人係中心;用文言書寫,加入現代詞,本體係古代語言,中心係古人。兩個做法唔係對立,而係分工。守護傳統要上通前人,建立文化認同要學識古文,呢嘢現代語言唔夠。但係教識小朋友對世界好奇,要用小朋友睇得明聽得明嘅語言文字,呢一點單靠古人做唔到。留俾現代語言做啦。

[1] 粵語維基為咗追求「純粵」,刻意用少用嘅詞(例:用「架生」代「工具」),難免會令人覺得低俗,所以先要強調,唔可以刻意避開漢語共通詞。
[2] 文言文寫會係點呢?「是日狩獵/欲得巨熊/風和日麗/何懼之有」?

全文 866 字 (唔計英文、空格、標點)
備註: 原文標題係《點解要粵語入文》,不過「粵語入文」有歧義,希望新標題會減少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