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的一課》短評》
可能係唔熟悉丹麥文化,自問未領略出《醉美的一課》有咩深邃奧義。唔知係咪太多人好耐冇試過把酒狂歡,又或者冇得出門、旅行,淪為時空嘅奴隸,心靈活虛,所以忽然覺得活在當下呢一課重要之至。
雖然我冇睇過同樣圍繞婚姻問題、教學問題嘅《男人四十》,但係我覺得用佢嚟比擬呢齣本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唔符合後者嘅格調。反而1999年嘅《寂寞的男人》(都係張學友)仲多啲共通點,例如詞中主角有事業,有機會有女伴──只係心靈空虛寂寞。
(以下含劇透)
除咗Tommy,四位老師主角都不至於太失敗。Nikolaj 40歲生日,四個老友約埋食飯,佢自己曬命話家庭美滿,湊緊三隻化骨龍,老婆有錢。Peter未遇到蜜運,但未至於運滯。最重要嘅主角Martin就算生活冇熱誠,假假哋都有家庭。佢教學同家庭生活更枯萎、枯燥,唔代表佢對呢啲問題毫無感覺。從佢喺生日聚會酒後流淚,可以睇得出佢未完全心死。又不過,唔代表Martin教書應該頹廢成噉,認真好唔專業同敬業。其他人都仲會關心學生。當中Tommy同四眼仔好有愛。
而且佢哋有酒精實驗做轉捩點。喺禁酒嘅校園偷偷摸摸淺酌之後,佢哋喺事業同家庭都明顯自信倍增,放膽咗好多。只係好景不常,加碼加得太多,終於爛醉而瘋癲,點火點到玩火自焚,失晒控而得不償失。對酒精嘅依賴反映出佢哋逐漸與一般酗酒者無異,不符最初自以為理智嘅控制感,呢點本身已經係問題。
酒能怡情,亦能亂性。我諗起尼采視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為混沌與情感之神,以之同太陽神演繹佢嘅哲學。混沌同時帶嚟種種可能;情感豐富可以兜過理智主宰嘅思考模式,帶嚟啟發(音樂老師Peter拉窗簾叫合唱學生專注喺彼此聲音,將歌聲融合埋一齊),亦可以衝破理智嘅關口而失衡。主角正正就係唔識得拿捏,直至到最後先學識寶貴一課。
Tommy一貫飾演Martin嘅對照者。兩人婚姻關係有別:Martin同老婆最多都係冷淡,Tommy嘅伴侶就早已離佢而去。爛醉嘅Martin喺大仔送佢返到去之後,受老婆一句刺激,大鬧屋企,搞到拆散頭家。但佢再傷心,都冇再飲酒。Tommy就已經放pea自己,飲到貓晒喺校長、同事面前自揭其短之後仲係放唔低酒精,甚至淪落至死,因為生無可戀而出海了結生命。更加凸顯對照嘅一幕係兩人嘅最後一面。Martin照顧完Tommy,臨離開Tommy屋企嗰刻,反而係Tommy安慰失意嘅Martin,語重心長噉寄語佢挽回婚姻,表示向來覺得佢兩夫婦天生一對。結果去到後面,兩人各自選擇去路:Tommy「離場」,Martin有轉機。
Tommy同畢業生又有小對照。去到結局,學生嘅畢業帽似水手帽,佢哋甚至真係乘帆遊船河。同Tommy一樣都係出海,同樣象徵完結、過渡與新開始。我諗,一個可以孕育作家安徒生美人魚傳說嘅國度,對於海都會有獨特嘅價值觀。呢層有待發掘。
貫穿全片嘅仲有四個主人翁嘅背景。首先係教授嘅學科。Martin分享歷史人物嘅例子,除咗令課堂生動咗,亦都藉人板推翻飲酒者冇成就嘅刻板形象。另一方面,既然以史為鏡,我哋都需要汲取過往酗酒者嘅教訓。Nikolaj教心理學,電影着重於發起酒精實驗多過佢教學。佢嘅設定最大嘅作用就係帶出挪威哲學家兼精神科醫生芬恩.史考魯德(Finn Skarderud)嘅理論,作為酒精實驗嘅引子。教學情節亦有目的:佢所幫嘅係想考醫科嘅學生,學生重考嘅試題亦都呼應學生本身嘅問題──焦慮。而醫科亦可以係呼應精神科醫生呢一點。唔講太多教學都好嘅,等我唔使太羨慕丹麥嘅學校教育。
全片亦離唔開酒神嘅藝術──音樂同舞蹈。音樂堂自然有音樂啦。佢哋飲酒會播音樂,醉意多咗就會扭動身體。體育堂Tommy叫同學仔唱國歌,後來同學仔出席Tommy喪禮,唱返國歌向Tommy致敬。最後畢業嘉年華狂歡,直頭大獻歌舞,Martin連腰痛都唔記得,跳返佢拿手嘅舞蹈。
大概冇咩大道理,又嚟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 — and enjoy it。就好似重考學生學識放鬆先發揮自如。中心思想不外乎都係放開胸襟,收放自如,及時行樂。好簡單,但有時就係聽落簡單,知易行難。
呢篇影評同樣簡簡單單,就此作結。
(事實係:呢篇文係噚晚睇完之後,今日又聽住FoCaL,又趕住出門睇港產片而寫成嘅。唔理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