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高低彳亍全途上,上下徘徊半步間──從《半步詞》論粵語聲調曲調互動以及粵文前景(粵文版)》



作者:牛刀
日期:2016年5月12日

《半步詞──由音樂劇到跨媒介的填詞進路》,係資深填詞人岑偉宗嘅著作,年頭出版咗喇。好開心見到詞人自道嘅書越嚟越多,有得觀摩。

唔少要訣出自經驗之談,例如宜填「人話」,忌「非人話」,唔會為咗遷就旋律而減卻詞嘅親切,先可以等聽嘅人字字皆曉。試問份詞唔易明,又點可以打動人心,動之以情,感人肺腑?呢層就更加考驗詞人功力同匠心喇;平白自然其實都要幾番磨練,準備絕不可免,同「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嘅道理如出一轍。

至於字詞浪漫值嘅主張,聽落新穎;極重語感,恕難成理論,不過都係可觀嘅經驗嚟嘅。而背後所講嘅,無非都係實物印象、文化聯想啫,唔算艱深。比喻 [1]、意象,自古有之,沿用者多。脫離既有材料創作,係冇可能㗎;創作構思不外乎兩式,以李天命字眼嚟闡明,就係組合式(加加減減)、轉換式。有謂破而後立,就要有嘢破得先。人同此心,有相似情感、共同課題,而能夠有所共鳴。浪漫值都唔例外。呢樣或者可以係語用學、符號學嘅研究課題。

不過,呢啲技巧並非文中探究嘅主題;實際上本文主旨係簡單討論歌詞聲調同曲樂音調嘅關係,以及粵語入文嘅一啲議題。

粵音歌曲獨有「平仄」:「三四零二」

初初聽到「三四零二」嘅數字填詞法,係得益自「粵語填詞法」網站,後來先知呢個方法源於黃志華先生嘅《粵語歌詞創作談》。數字填詞法利用粵語數字聲調多嘅特點,將音符轉化成聲調,方便咗唔熟悉樂理嘅人,包括區區。喺探討節拍、音程等等方面嘅細律之前,姑且容許區區介紹下粵語聲調先。

一般嚟講,粵語總共有六調,亦都有人講成九聲。呢個分野係基於角度唔一樣:九聲指九個調值,而調值取決於音高同音長;至於六調,即係六個音高,入聲雖然短,但係音高同其他聲調有重疊之處,所以音高總共有六個。粵語聲調亦都有十聲嘅講法,將高降調(調值53)視為第十聲,以往有辨義作用,而家同高平調(調值55)不分 [2],所以本文就唔採用嘞,變調喺度都唔講咁多。

跟住分別從傳統分法(平仄)同現代語言學知識表述、分辨各個聲調。

傳統分法依循如下兩項:一、平仄(上去入)四聲;二、陰陽。入聲短促急收藏,音長已經幫我哋將四聲分咗做兩堆先:頭六聲係平上去聲,最後三聲就係入聲。非入聲裏面頭三個係陰(高音啲),尾三個係陽(低音啲),按次序就係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入聲之所以短促急收藏,乃-p, -t, -k塞音韻尾所致;三個入聲音高分別同陰平、陰去、陽去相同,分別係上陰入(高啲,亦都叫陰入)、下陰入(低啲,亦都叫中入)、陽入。

現代語言學呢,就描述聲調輪廓。非入聲調型按次序就係高平(55)、高升(35)、中平(33)、低降(21)、低升(13/23)、低平(22);入聲音長仲短,調值分別係5、3、2。當然啦,呢個係有如教科書嘅描述,香港當代粵語唔見得係咁。亦都有以線條變化顯示音高變化嘅方法,叫做五度標音法,一般會認為由趙元任提出。

附表說明,一目了然 [3]。掕埋以下音例:
一、 平上去聲:詩史試時市事、番茄醬牛腩麵、三碗細牛腩麵(走茄醬版)、歡喜到流眼淚(開心版)、傷感到流馬尿(傷心版)、叁玖肆零伍貳(呢句關乎下文「三四零二」填詞數字訣)
二、 入聲(-ip韻):喼、摺、葉

「三四零二」就係利用粵語聲調特徵而提出。數字訣唔睇音長,表裏面入聲數字唔會考慮。想填入聲,應該視乎拍子音長。數字訣重聲調輪廓嘅「終點」而非「起點」,所以「三九四零五二」可以精簡,「三」(55)「九」(35)、「四」(33)「五」(13/23)兩組殊途同歸相同「終點」,各自可以歸為同類。於是「三四零二」就成為通則,取決於音程,相對咁對應數字聲調。有時亦都考慮節拍(輕重拍、連音、快慢)、(常用而)唔同調嘅歧義字等等;此外,正如書入面所講(頁223),既可以低八度,亦可以高八度。呢啲係「三四零二」嘅細律嘞。重拍避填虛字、斷句同意義單位順應旋律脈絡(節奏),書入面都有講到(頁55)。其他細節喺呢處下面闡明:

一、「四三」音係快拍音符嘅話,可以用「九」代替(35),運用佢嘅高升輪廓特性,由於「起點」同「四」一樣而終點同「三」一樣,快速滑過仍然不失順暢。「四三」連音可以拆,可以用單字「九」。

二、「三四」連音大可以當「三」處理,亦可以拆。

三、有時前面粒音係「三」,後面「二二」或者可以當「零零」,呢樣就係音程嘅尷尬位嘞。故此所謂一字一音嘅絕對刻板印象絕不適用。

四、歧義字同樣唔可以忽略。常用嗰啲,可以令聽者令聽者先入為主。《高山低谷》副歌「我努力去生存」呢句嘅「生存」應該係「三四」而唔係「三零」,所以「生存」係唔啱音㗎,但係由於冇sang1 cyun3(「生串」)嘅有意義配搭,仍然無礙理解。即使原本隻字啱音,亦都因為有更加常用嘅異調聲音配搭而令聽嘅人聯想到另一字詞。《唉依家啲情侶》 [4] 副歌「原來我是」嘅「我是」(「四二」)同「故事」、「意義」、「幼稚」、「美麗」、「約誓」都合律,然則我哋好容易會聽成「屙屎」。廣東話係聲調語言,聲調唔同就自然有歧義。呢樣係雙刃劍嚟,皆因可以反其道而行,解決冇咁啱音嘅問題。

五、順帶一提一個取自黃志華先生Facebook討論嘅特例 [5]。粵樂《平湖秋月》開始三個音係mi mi so,照理「二二四」最啱音,但係一直以嚟詞人填嘅係「零零零」或者「零~零」,有如將「聞聞渠」唱成「問問佢」,聽起嚟同「麥麥送」、「望白雪」、「落大雨」、「十六歲」、「又夜瞓」、「扮上菜」、「掉垃圾」一樣。音程相近,「二」「零」尚且唔算太拗,仲可以用歌唱技巧搭救,但係最後「四」就難以接受。偏偏填成「零零零」或者「零~零」就似乎變成咗傳統,全部照跟,無一例外。

其他範疇,譬如黃志華先生Facebook上面談論嘅難譜詞/易譜詞,尚待探究,聲調同音調關係嘅語言學研究成果,亦非區區所長,就講住咁多先,告一段落嘞。無論如何,「三四零二」除咗為冇樂理知識嘅人大開方便之門,仲大大減低咗先詞後曲嘅難度。先詞後曲嘅新平仄,令到作曲填詞者喺「『無曲』與『有曲』之間」之間遊走,正如新詩格律派(頁225)喺框框之中開闢自由空間,實在係大有可為。先詞後曲的確唔係新鮮事。咁樣就舉一個即席為歌詞譜曲嘅實例 [6],等咁多位感受一下「無曲」同「有曲」嘅過渡,亦可以試下從「三四零二」嘅角度去睇。

當時係一九八一年,作曲家顧嘉煇第二次赴美深造在即,群星同佢餞別,顧氏獲邀即席譜曲。鄭國江、鄧偉雄、黃霑三位,都係響噹噹嘅大詞人。鄭黃同盧國沾七十年代「三分天下」。至於鄧偉雄,用例子答你:《楚留香》正正出自佢同黃霑兩位手筆,「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真心型到震,瀟灑到一個點,簡直就係火腩飯潮文結尾嘅寫照。

好喇,睇睇歌詞先:
「為你我獻上心韻,似清風吹遍,令世界再現優美,像春到大自然, 為你我創作佳韻,好歌家家響遍,旋律細訴百樣情懷,誠意始終不變, 寫出那綿綿意,動人肺腑,胸襟中傾出光芒萬千, 譜出那人情暖,在人世間,嘉煇名傳萬世,將心聲獻。」

轉換成數字,就係:
2444434 43334 2444234 234220 2444434 333334 02444200 043334 334004 2043 333333023 334004 2043 330024 3334

咁快作到,一半歸功於顧許,一半歸功於詞人。此話何解?留意,每行頭兩句,兩行一對咁睇、咁讀,會發現聲調近乎一樣,咁樣各自音樂先可以重覆。詞人心目中早就有大致嘅旋律,重覆樂句,方便顧氏「估」返出嚟。三位果然名不虛傳。

了解過後,睇嚟都會認同「三四零二」係能夠準確解釋以至預測旋律走向嘅詞壇理論。作者岑偉宗亦都喺書裏面分享應用經驗。期望有更多實踐,亦希望理論可以再完善啲。

思而後行:普及粵語入文嘅絕妙試驗場

最後嘅部份,唔涉及技巧層面,而係轉而從歌詞放眼粵語寫作(又稱為粵語書寫)嘅前景。

粵語寫作,殊非最近嘅事,傳統可以追溯到明末木魚書,其來有自。歌曲嚟講,粵謳、粵曲固然傳承已久,粵語流行曲「史前史」[7]亦都唔缺乏呢啲作品,就好似《唔嫁》(頁64-65);其後許冠傑、黎彼得嘅經典名曲,以及黃霑等人嘅努力,亦係有目共睹。奈何聽眾對於粵語流行曲全口語化反應極差,黃霑本人亦都就此罷休,不求主動推動 [8]。二零零二年,黃偉文、伍樂城嘅「新廣東歌運動」,迴響唔係咁理想。之後粵文填詞作品數量喺主流明顯大減,就算冇間斷,都係得好少,《你講你愛我》、《男子組》、《覺醒字幕組》、《樂壇風雲》、《Allegro, Opus 3.3 am》、《大殉情》電台宣傳歌(頁234-5)、《帶子麻甩》(頁271)等等,堪比零零丁丁小貓三四隻。近年嘅非主流、地下音樂喺悲觀形勢之中反而冇妄自菲薄,ToNick、神奇膠、《喜愛射毛》、《你老闆》等等,總算留低幾抹異彩。更多例子可以睇拙文〈擴闊對粵語填詞嘅想像〉(原載於《振翅22.4》,之後有修訂)[9]。

其實拙文早就提倡過粵語入詞,亦都指出咗某啲誤解係源於錯覺。有見書中提出一啲相關嘅內容,正好藉此澄清一啲概念,鞏固先前嘅睇法。譬如書裏面嘅用語「語感分層」(雅妙趣俗鄙),其實就係風格(style),文字嚟講可以叫做文體,至於語感,只係(第一)語言用者嘅感覺啫。更加重要嘅係,認為某啲「語感」(風格)專屬口語(粵語),某啲專屬書面(官話白話文/華文/中文),係好奇怪嘅諗法。背景、場合、語域(register),先至係風格所對照。長話短說,索性搬出先前拙文立法會會議嘅例證嚟說明:發言,以議題為本,運用有規範嘅、表現出教養嘅、為上流接受嘅用語表述,風格就因為咁而趨於莊重、得體,並冇因為口語性質而有絲毫牴觸。

本字考據舉證要嚴謹 通用粵字開創新時代

另外,岑先生對於本字或者「正字」推崇備至,區區係不以為然嘅。高舉所謂「正」字,捨棄描述主義,貶損日常生活通用嘅忠實表現,固然不利辨識使用而不切實際(譬如相信係源於客家話嘅「啲」唔能夠藉本字「滴」反映粵音,「D」反為仲接近過佢),亦都將粵字規範化繩於略帶虛妄嘅標準,無視歷經民間自發爭鳴嘅傳統(粵劇劇本就係咁,稱之為傳統,有根有據)。

同漢語系近親語言嘅大量共通詞、長年嘅華文教育、便利嘅造字用字方法,促使粵文書寫系統採用漢字做主流形式 [10],但係漢字並非萬能:粵語有大量高頻率基本詞並冇傳統漢字寫法,多數係百越底層所致;外語(潮、客、英語等)借詞在地化程度各自有別;漢字淨係愛嚟表音,甚至連漢字都唔用,直接用外語字。Robert Bauer包睿舜對漢字嘅感情、淨係以漢字寫粵語嘅建議,講得好聽啲就情有獨鍾啫,恐怕係昧於執迷喎。

實務嚟講,本字嘅學術考據之中,嚴謹嘅少,稍為可信好似陳伯煇嗰啲唔多。源頭訛誤多唔多姑且唔討論,大體嚟講,彭志銘依從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孔仲南《廣東俗語考》,曾焯文依從魯、孔、彭、潘(永強),一味靠抄、照單全收,最多都係採集者,冇乜考證,更加有以訛而訛之虞。譬如「呢(ni1或nei1)/依(ji1)」廣泛存在喺壯侗語族、苗瑤語族等各種語言,語法功能冇分別;因為「爾」嘅中古漢語唐音讀做/njiɛ̌/而推「爾」為本字,只見牽強。

不過,如果有廣為接納、逐漸成為主流嘅字,基於描述主義嘅觀點,唔應該排拒。「攰」嘅寫法,係林佐瀚喺電視節目《每日一字》宣揚之後普及起嚟,已經成為定式,先前《廣州話字典》記載嘅「癐」,今日未必多人知。

總言之,本字適宜留返畀學術,粵語字以通用字(「俗字」)為本,先至適合。寄望香港人能夠堂堂正正寫粵文,風格多樣,使用領域廣泛,直抒胸臆,開創粵語書寫嘅新時代。

亟待入詞復興推廣粵文 民族立本文化內強外揚

最後,謹此感謝岑偉宗先生大方表述心得。拜讀大作,受益匪淺,而且喺思索上文問題屢受啟發,使到迅即彙整議題,理順思路,寫成呢篇文章。尤其受「回歸本土」(頁213)四字觸動,冒昧拋磚,但求感召同道,復興粵語填詞,一來推廣粵文,破除「唔寫得」、「登唔到大雅之堂」嘅迷思,二來鞏固文化認同,滋養我香港國族之本,弘揚文化魅力。都算係獻畀萌芽初長嘅香港文化─公民民族主義[11]嘅少少心意啦。

全文 3736 字 (唔計英文、空格、標點)
備註: [1] 甚至唔限於修辭比喻,而係語意、語用中嘅「比喻」,融入咗喺語言之中嘅「比喻」,唔限於字詞引申義。詳見HUMA2010 —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課堂大綱:http://www.huma.ust.hk/teaching_learning/files/2015fall/HUMA2010.pdf

[2] http://www.cantonese.asia/portal.php?mod=view&aid=817

[3] 另外可以參見「港大粵語」製圖,外國朋友都明:https://www.facebook.com/hkucantonese/photos/a.318320411673607.1073741828.318266465012335/345941752244806/?type=3&theater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0FIZNAi4Q

[5] https://www.facebook.com/wcwah/posts/10153473820364405

[6] https://youtu.be/jyqHejTkvx8

[7] 一般人視《鐵塔凌雲》、《啼笑姻緣》為廣東流行曲嘅分水嶺。「史前史」乃係針對在此之前嘅歷史。呢樣亦係黃志華先生所專攻。

[8] 呼籲捐款嘅《讀書郎》改詞以粵語寫成,相信係出自其手,唔能夠斷言黃氏放棄粵文填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CTUY9y7c2U

[9]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牛刀/擴闊對粵語填詞嘅想像/391908774336571

[10] 粵文書寫系統各大形式概覽嘅經典研究可以睇Bauer, R. (1988). Written Cantonese of Hong Kong. Cahiers De Linguistique-Asie Orientale, 17(2), 245-293. doi:10.3406/clao.1988.1272 及 Cheung, K., & Bauer, R. (2002). The representation of Cantone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18, i-viii,1-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