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讀〈廖恩燾「廣東俗話七律詩」與詩律探索〉》



作者:牛刀
日期:2018年3月18日

http://www.huayuqiao.org/LLM/LLM-20/image2003/2003.pdf

嘥咗半個大好嘅星期日晏晝。有閒暇又有閒心,點會唔正?不過「嘥」喺美好嘅事物,會稱心如意啲。

我唔知作者有冇十分之認真噉爬梳過。想搵下詩名當索引用,或者知多少少時代背景、史實用典之類,係幾方便嘅。至於評論,媽啊,又係「中文人」?

p.27
『方言文學受制於地域因素,不能行之久遠;同時由於方言詞匯的轉變,書中有很多舊時代的粵語詞匯現在也難於索解了。』
>>玩 niche 幾好吖,由藍海玩到有聲有色,做自己龍頭咪好好哋,為乜自己塊餅唔做,走去同人鍊,搏下做唔做到過江龍,搞到自己塊餅都唔愛?衰過捨本逐末喎,都唔係末。盲目同自愛唔容易兩全㗎。同埋喺地頭係可以行之久遠㗎喎,早就經得起歷史考驗啦。目光放得唔夠遠唔夠大?咁查實本位好明顯唔同囉。不過家下地域因素經已冇乜阻力,同粵語區交流、向外宏揚,無疑有利好多嘅。詞彙轉就梗㗎啦,語法都會變啦。如果有釋注就好。

『己未年 (1919) 與胡公展堂在橫濱』
胡展堂即胡漢民

p.28
『1921年廖恩燾〈五十七初度感言六首錄一〉云:「但得三餐閒飯食,搵埋白話當詩吟。」由於當時還沒有「國語」的觀念,廖恩燾乃粵人,遂以粵語創作為白話文學,說來也是美麗的誤會了。』
>>嗰兩句唔會變咗將來區區寫照啩?然後有冇「國語」觀念都好,「白話」畀人註咗冊?「白話文只有一種,就係官話白話文!」你叫廣東以至廣西南寧啲人點叫?講個至今難忘嘅對話吖:喺狗鐵做過一排,有次聽到外客話「有得講白話」啊!我淨係叫佢:「咁就講多啲喇。」唉!仲有1947年「方言運動」點算?真係好少人知,我都唔識。我係垃圾。 :( 就算冇「國語」觀念,咁又係咩誤會呢?同「共產黨最開心」有咩分別唧?咁樣猜度,都有可能係美麗嘅誤會格。應該唔係作者本意嘅,不過有人咁諗囉。

『按粵語詩出於近代試驗,余祖明《廣東歷代詩鈔》錄廣東白話詩五家。計有何又雄 (1820–1890) 二首、廖恩燾四首、胡漢民 (1879–1936) 二首、李蟠 (1893–1943) 三首、梁寒操 (1898–1975) 二首。9』
『9. 參余祖明 (1903–1990):《廣東歷代詩鈔》(香港:能仁書院,1980年1月),頁1031–36。』

文中有部份詩題同詩句

p.29–30
詩作詠史為主。解釋部份詩作嘅歷史典故同時代背景。

p.31 二. 廖恩燾粵語七律詩的詩律探索
簡介先:
『漢語詩律源遠流長,由古體到近體,可以分為自然律、永明律、平仄律、拗律四個階段。』

p.32
廖恩燾『拗律極少』

p.33
用韻『大抵是折衷平水韻與粵語之間,而以諧叶現代粵語為主』:『一是以平水韻為準,按照現代的粵語讀音歸拼為十二部,或獨,或合韻,隨意通押,完全不必翻檢韻書。由於七律只叶平韻,所以廖恩燾詩也只有平韻而沒有仄韻。一是加入大量的口語詞叶韻,因而顯得生動。』

>>用現代粵語韻無妨。

>>文中依十二部韻列出《嬉笑集》『口語詞』韻腳。當中「哩」係「理」?「顏」(年紀挨邊六十顏)、「咑」、左「口」右「歪」唔知。

p.34
『其他〈魏武贖文姬歸漢〉以尤韻「睺」叶肴韻「包」、「巢」、「抄」、「茅」,乃肴尤混叶;〈書《唐代叢書.虯髯傳》後〉以仙韻「纏」叶陽韻「光」、「唐」、「裝」、「王」,乃陽仙混叶;又如〈雨花臺〉叶「灰」(灰)、「臺」(灰)、「開」(灰)、「㾻」(魚)、「追」(支),乃灰支魚通協,可能都是不小心出韻所致,用粵語讀都不叶韻。』

『北京話和粵語的聲調性質各異』

輕重律VS長短律。表中粵語「降調」嗰度,佢上文係寫陰平53,將高平調(55)當高降調,先可以有效概括。

p.35
承上:
『例如北京話是平調和非平調相對,而粵語則是降調和非降調相對』
『平心而論,廖恩燾在二十世紀之初嘗試用粵語寫典雅的七律,發展方言文學,以俗為雅,自然是有益的嘗試。不過廖恩燾有時也超越了「俗」的尺度,在嚴肅的史論、政論背後,為了影射現實,表現激烈的感情,甚至引入了一些粗言穢語,可能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兩點回應如下:
>>嘩,「方言文學=俗」甚至「方言=俗」、「粵語=俗話」咁實牙實齒呀?扣咁大頂帽呀?用生成語法嘅觀點睇,係語言,毋庸置疑;不過呢個角度唔係幾改變到人哋嘅評價同眼光,又唔多關事,始終都係要睇社群/社會內部嘅認同,以及語言嘅政經影響力幅射成點。
>>為咗忠實同豐富內涵,不避俗、不諱鄙。《水滸》此廝彼廝粗鄙無文,有「淡出鳥來」語;《金瓶梅》者,淫者見之誨淫也。如此觀之,豈非唔值得傳世?刻意閹割,先係歧途,絕不可取。

p.36
同上面都係差唔多:『幾乎都是低俗之作,低級趣味,使方言文學走入歧途,絕不可取。』
之後寫廖氏都作過雅聯。

『可見雅俗之辨只在一念之間,而俗也有高低之分,雅俗調和,始為佳製。廖恩燾以粵語俗話寫古典的七律詩,不但指示了方言文學的發展潛力,亦可增強傳統七律的表現能力,古為今用,極具參考價值。』
>>到最後嗰段先正常。我會引用蘇軾嘅詩句:「淡妝濃沫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全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016年7月19日原載於面書,如今略去背景再發表。)

全文 1536 字 (唔計英文、空格、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