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文學雜評》
【背景】
高登高級會員阿爾拔:《香港要獨立,就要發展粵語文學》 (2013)
香港要獨立,就要抵制北佬文化同蝗語。
香港人平時講粵語,但係書面語就寫北佬ge語文,不利培養香港人獨立意識。我認為應該發展粵語文學。請注意我係講文學,即係正經嚴肅ge文學。
睇下外國獨立ge經驗,中世紀同近係歐洲好多俾外國統治ge民族,例如匈牙利、波蘭果D,最初爭取獨立時都係先發展自己民族ge文學,出現一批優秀ge文學家,咁先培養到民族意識。
我覺得香港其實有條件,因為好多青年已經習慣左用粵語o係網上同人溝通(呢一點同上一輩好唔同),只要培養文學造諧,呢D青年之中ge優秀者係可以發展出有香港特色ge粵語文學。
歡迎大家提意見!
http://forum1.hkgolden.com/view.aspx?type=CA&message=4764018
【內文】
大多數留言果然嘥咗我啲時間:近半唔啦更,可以唔使理(三及第、香港華文、粵白官文就算值得討論,係唔關粵語文學以至粵文事就唔關佢哋事㗎啦),四分一左右執着喺寫法、「正字」呢啲無謂嘢。有助推進粵文又有營養嘅留言真係唔多。認住嗰幾位積極嘅高級會員,八成都唔會死人嘅(ge2)。其中梗係包括信研會巴打啦。
振興粵語文學,帶住咩動機都好,我現時傾向一概歡迎。遇着黐線佬,我都係對人唔對事啫。帖中建議撮要及簡評如下:
- 徵文、填詞、小說:一係舊底有,傳統得以繼承;一係而家有做。
- 報紙(包括電子報):唔錯,係就真係復古──前人做過。
- (大學考試、公開試)範文:長期目標 (y) 嚟緊成事嘅粵語標準試未去到讀寫範疇,條路仲好長。
- 要搵一班人去做新粵文字/詞典:粵典2014年出世,以粵解粵。
- 更新粵語刊物名單:我諗唔只粵文寫作嘅刊物,直情要加埋粵語史以及社會/社群地位嘅研究。掃咗盲就唔使嘥大家時間,提升做實事嘅效率。我都好需要。
有一點冇人提,但係而家有班有心人做緊:翻譯。
文學以外語域都有建議:學術論文! (y) 我自己都想。首先要有學識。又或者譯返我份FYP?呢層需要極厚嘅面皮。
再講其他,以下略略延伸。
語域、風格、文體我都講過唔少㗎喇。我諗起《香港語文──聽陳蕾士嘅秘密》面世,大多數人對於粵語譯文仲係停留於純粹惡搞嘅觀感。我對呢種現象係幾憂心忡忡㗎。呢挺成見、呢種誤解,一定要打破,務必要消除。
而寫法方面,粵語同官話我係擺到明雙重標準嘅:合理咁抱持雙重標準,並冇謬誤。
文言嚟講,「書同文」一個唔該就壟斷咗,語域用盡不在話下,掕埋教育、應試、取仕,好難唔做 high langauge 㗎噃。白話嚟講,從唐宋語錄體(計埋佛教書)、一部份老孺能解嘅白話詩詞、元曲雜劇、明清白話小說可見,言文分歧一直縮窄緊;而白話所用語域亦都逐漸豐富,趨近全面,拍得住文言。文言又好,白話又好,字符冇乜大差異,都算通用。字符寫法經歷咗呢二三千年,規範大體定型而沿用,相當成熟。後來嘅音譯詞,字符足以應付。繁化分流甚至自創亦都唔係好難,呢點喺「他」(已經有)「她」「牠」「它」(已經有)「祂」、同音「的」「底」(洶汰咗)「得」「地」分家可見。當然啦,絕對唔會一成不變。粵語人因為慣用語同平時讀音有差別,而寫「別字」:「苟延殘喘」變「存」,「名副其實」變「符」等等。就算係同一種語言,「倒霉」「倒楣」同「不只」「不止」呢啲都唔少,有眼見啦。
官話尚且係咁,更何況係粵語?音轉變讀、非共通詞,增加咗用漢字做書寫形式嘅難度。書寫傳統點都冇咁長,而家仲處於自發爭鳴、汰弱留強、形成規範/主流嘅階段。百家爭鳴,自有一枝獨秀。詳細講解嘅話,我不如引用舊文(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牛刀/高低彳亍全途上上下徘徊半步間從半步詞論粵語聲調曲調互動以及粵文前景粵文版/475161529344628 ):
------
本字考據舉證要嚴謹 通用粵字開創新時代
另外,岑先生對於本字或者「正字」推崇備至,區區係不以為然嘅。高舉所謂「正」字,捨棄描述主義,貶損日常生活通用嘅忠實表現,固然不利辨識使用而不切實際(譬如相信係源於客家話嘅「啲」唔能夠藉本字「滴」反映粵音,「D」反為仲接近過佢),亦都將粵字規範化繩於略帶虛妄嘅標準,無視歷經民間自發爭鳴嘅傳統(粵劇劇本就係咁,稱之為傳統,有根有據)。
同漢語系近親語言嘅大量共通詞、長年嘅華文教育、便利嘅造字用字方法,促使粵文書寫系統採用漢字做主流形式 [10],但係漢字並非萬能:粵語有大量高頻率基本詞並冇傳統漢字寫法,多數係百越底層所致;外語(潮、客、英語等)借詞在地化程度各自有別;漢字淨係愛嚟表音,甚至連漢字都唔用,直接用外語字。Robert Bauer包睿舜對漢字嘅感情、淨係以漢字寫粵語嘅建議,講得好聽啲就情有獨鍾啫,恐怕係昧於執迷喎。
實務嚟講,本字嘅學術考據之中,嚴謹嘅少,稍為可信好似陳伯煇嗰啲唔多。源頭訛誤多唔多姑且唔討論,大體嚟講,彭志銘依從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孔仲南《廣東俗語考》,曾焯文依從魯、孔、彭、潘(永強),一味靠抄、照單全收,最多都係採集者,冇乜考證,更加有以訛而訛之虞。譬如「呢(ni1或nei1)/依(ji1)」廣泛存在喺壯侗語族、苗瑤語族等各種語言,語法功能冇分別;因為「爾」嘅中古漢語唐音讀做/njiɛ̌/而推「爾」為本字,只見牽強。
不過,如果有廣為接納、逐漸成為主流嘅字,基於描述主義嘅觀點,唔應該排拒。「攰」嘅寫法,係林佐瀚喺電視節目《每日一字》宣揚之後普及起嚟,已經成為定式,先前《廣州話字典》記載嘅「癐」,今日未必多人知。
總言之,本字適宜留返畀學術,粵語字以通用字(「俗字」)為本,先至適合。寄望香港人能夠堂堂正正寫粵文,風格多樣,使用領域廣泛,直抒胸臆,開創粵語書寫嘅新時代。
------
要言之,借星爺講過好多次嘅觀點:(廣義)中文解毒事小,中文解「獨」事大。「獨」就係指預設咗是非對錯嘅「正統」、「正字」信仰。至少唔係現階段應該着緊嘅事。
母語者同為玩家,都喺場度玩,令我諗起人類學田野考察嘅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呢個術語,餡就梗係唔同啦。之前都講過:更多描述主義同處方主義之間嘅思考,都係非常之唔成熟,自問仲未形成一種稍為明確嘅取態同觀念,仲要努力。
大致上就咁。今年2016,三年喇,我唔希望仲係了無寸進,不進則退啊。我哋失去嘅嘢實在太多太多,已經唔只係文化上高嘅事。一仗又一仗,做唔到「唔輸得」唔緊要,「實要贏」就得:屢敗屢戰,點都要打贏成場戰爭,攞返成個江山返嚟。
*************
延伸閱讀:粵文隨想
https://www.facebook.com/raymond.k.w.tse/posts/10206216457585379
【附錄】
粵文隨想
1. [請益](←呢個純粹想扮下PTT :P )
重有冇其他闡述粵文發展或者粵語文學史嘅文獻?
Bauer, R. (1988). Written Cantonese of Hong Kong. Cahiers De Linguistique-Asie Orientale, 17(2), 245-293. doi:10.3406/clao.1988.1272
Cheung, K., & Bauer, R. (2002). The representation of Cantone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18, i-viii,1-487,489.
Snow, D. (2004). Cantonese as Written Language: The Growth of a Written Chinese Vernacular.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李婉薇(2011)。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From Dialect to Grapholect: Written Cantonese from a Folkloristic Viewpoint (Chin Wan-kan,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Volume 2 No. 2, December 1997) (goo.gl/1RyuyE)
2. 整理
源遠與否都係要保住自己語言㗎啦,不過歷史講多啲又無妨:明清開始,木魚書(唔好問我係乜,我都唔係好知)、聖經譯本、小說(《天路歷程》)、王韜論香港文章(唔肯定,可能記錯第樣嘢)、鄭貫公辦報、粵劇改良(多得金山炳、千里駒、靚次伯、白駒榮等人,先至唔再係官話天下。李婉薇講得重多,原來梁啟超都關事。)、招子庸編金文泰譯《粵謳》、粵語教科書、香港方言運動(之後先睇)......而家唔曉研究都可以整理,逐啲逐啲推,無可否認係增強到認同感。
題外話:語料庫都好重要,有啲公眾都睇得㗎。港大有,中大都有(兒童語料庫)。科大嚟講,有早期粵語口語文獻資料庫同埋早期粵語標註語料庫。
3. 實踐
全部都要,摒除偏見最好就多啲正式語域(formal register)嘅使用,立法會會議都得,話晒(理應)都係莊重場合。另外,奇兵突襲反攻,玩下所謂「雅俗」交鋒(「雅嘅文體」、「俗嘅語言」),唔使太多次都應該見到效。粵語對聯、粵語格律詩有何淡如、廖恩燾兩位先輩,珠玉在前開晒路。有冇猛人諗諗佢?
4. 釐清同澄清
有啲以為成首詩得最後一句「我頂你哋唔順」就已經足以推廣粵語,算執到;有啲以為撐粵必然等於廢中。不如搞清楚可以點分,有返個概念先。
入文主客之分:(客)粵語詞彙入文(官話底)──粵語語句(例如歇後語)入文──粵語部份句子入文(加埋語法嘞)──全粵文(主)
官方地位之分:官話壓例粵語──維持現狀(雙語、「高」「低」語)──確立粵語地位──官方主導打壓、廢除官話,包括以此為基礎嘅中文
另外,粵文好唔包容咩?唔計粵語官話共享嘅普遍詞彙,好嘅咪吸納囉,文言味濃嘅「與否」、「珠玉在前」、「吾道不孤」(見下)咪又係照用,重有大把外文借詞未計添。而家反而語法趨同喎,寫「XX時」而唔寫「XX嗰陣/嗰時/嘅時候」,至於「乜乜先」變「先乜乜」(講緊次序嗰個「先」),就直頭講嘢都會,重出現埋「先乜乜先」嘅變體,都唔知係合體定係過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