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文藝復興在西班牙》



作者:Judy Lee
日期:2021年8月11日

文藝復興在西班牙:El Greco以外的Manierismo

大家可能睇書講過,#文藝復興 時期嘅藝術家諸如 #達文西、#米高安哲羅 等,作品追求絕對嘅和諧、比例、平衡,喺自然嘅前提之下表現理想嘅古典美感。但係到咗16世紀中期,藝術家開始將呢啲特質再放大、再誇張,造出不平衡同非自然,去達到超越現實而又更理想嘅藝術感。

希臘仔El Greco喺安排人物軀體比例同姿態方面冇錯係用咗呢種 #矯飾主義(#manierismo,又叫 #風格主義)手法,但佢公認另有自成一派嘅獨特風格,如果將佢監硬歸納成芸芸manierismo藝術家嘅其中之一,就會忽略咗佢其他方面嘅創新。

#西班牙 幾乎冇可以完全歸類為呢個派別嘅藝術家,比較接近嘅應該係西班牙文藝復興最重要嘅雕塑家兼畫家Alonso #Berruguete。Alonso喺畫家老竇Pedro Berruguete死咗之後,就去咗意大利繼續學師,由1507年留到1520年先返西班牙,喺 #華拉度列 (#Valladolid) 成立工作室。

佢嘅藝術概念係戲劇性嘅,作品基礎係利用人物面容描繪激烈嘅感情,整體構圖同形態反映出暴烈嘅表現力,肢體輪廓扭曲、尖銳、憤怒。Berruguete呢種特別嘅個人風格,可以喺佢最具代表性嘅兩個作品度睇到,兩者分別描繪 #聖巴斯弟盎 (San Sebastián) 被綁喺樹上亂箭射死(圖一),同埋 #亞伯拉罕 將個仔 #以撒 #獻祭(圖二)嘅場景。

同意大利等其他地方以大理石做材料唔同,呢啲 #雕塑 係承襲西班牙藝術傳統嘅木製品。雕塑家對人體 #解剖學 有深入認識,呢層梗係基本,但再睇真啲,呢啲人物嘅身型比常人修長,姿勢亦都九曲十三彎,毫不自然,正正就係manierismo系藝術家表現功架之處。

以上兩件Berruguete作品可以喺華拉度列嘅國立雕塑博物館睇到,而兼有畫作同雕塑嘅大型祭壇裝飾屏風(圖三)就現存喺 #Salamanca 城內Colegio Arzobispo Fonseca裏面嘅 #小教堂。

文中外語為 #西班牙文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此系列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

文藝復興在西班牙:獨特的銀匠風格

15世紀晚期,西班牙喺短短幾十年之內,先因為卡斯提亞王國嘅 #伊沙貝拉 同阿拉貢王國費蘭度二世聯姻共治,基本將葡萄牙以外嘅基督教伊比利亞半島完全統一成為 #西班牙 王國;1492年,呢對「#天主教雙王」(Reyes Católicos) 迫使半島上最後一個穆斯林王國格拉納達 (#Granada) 酋長國投降,同時宣佈驅逐 #猶太 教徒,達到宗教大一統;同年,佢哋贊助嘅 #哥倫布 到達中南美洲,西班牙開始進一步擴大版圖成為 #日不落帝國。國王嘅形象同權力有增無減,維護統治則依靠教廷同貴族支持。16世紀由頭到尾,西班牙政治、經濟、社會都經歷緊鉅變。

西班牙嘅文藝復興藝術,就係喺呢個時代背景之下出現。為咗彰顯國力同財富,最有勢力、最有錢有面嘅階級 —— 王室、貴族、 #教廷 —— 都會起一啲巨大嘅紀念式建築,再喺器物之上極盡雕花之能事,呢個就係西班牙文藝復興第一個階段 (Primer #Renacimiento, 1500–1530) 嘅由來。

呢個時期一個比較具爭議嘅別名係「銀匠風格」 #Plateresco,有指源於藝術家將銀器 (plata) 雕刻工藝應用喺石頭表面;主要創作形式係將意大利傳入嘅 #文藝復興 風格裝飾圖案,併入前一時期嘅 #哥德式建築 主體,係西班牙領土之內獨有。有人認為佢係西班牙文藝復興藝術嘅雛形,或者哥德時期同文藝復興之間嘅過渡,亦都有人認為係獨立嘅藝術風格,講法不一而足。

銀匠風格最集中嘅地方,係中部大學城 #Salamanca。薩拉曼卡大學呢間西班牙最老、同劍橋同期成立嘅大學,本部嘅外牆就係最出名嘅Plateresco作品。下篇同大家拆解呢種風格,等大家知道有咩欣賞重點。

圖片來源:Zarateman,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文中外語為 #西班牙文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

文藝復興在西班牙: #密集恐懼症 慎入

西班牙 #文藝復興 第一階段 (1500–1530) 又稱 #Plateresco,最主要特色係極度繁複嘅 #裝飾 細節,密密麻麻鋪滿成個平面,呢種驚死有一絲留白嘅設計取向,拉丁文稱為horror vacui,西班牙文譯「horror al vacío」。

裝飾全部係凸出石材表面唔多嘅淺 #浮雕,圖案包括動植物、人類、神話、盾徽紋章等等,最特別嘅係稱為 #grutesco 嘅穴怪圖像:半人半獸、人身草尾、雀頭獅身之類,乜嘢配搭都有。有時浮雕裝飾沿中軸發展,兩邊幾乎完全對稱(圖一);呢種手法源於意大利,稱為a candelieri,係意大利文「燭台」嘅意思。

#Salamanca 大學舊本部外牆係呢個時期最具代表性嘅作品,每部份燭台對稱結構明顯,衍生嘅圖案似乎亂中有序 [1]。嚟到呢度,遊客嘅指定動作係「搵青蛙」:成幅外牆隱藏咗一隻青蛙仔(其實係蟾蜍,圖二),500年嚟無數嘅莘莘學子相信,只要搵到佢,學業就會馬(蛙?)到功成。去Salamanca見到紀念品舖頭好多 #青蛙 擺設賣(圖三),直頭好似吉祥物噉,就係噉樣嘅典故。其實青蛙係雕塑嘅一部份,就唔會走咗去嘅,但有啲學生雖然一早知道隻嘢喺邊,考試之前都係會去望多眼求個心安,可能有啲似我哋去 #文武廟 拜神。

[1] 見前文〈文藝復興在西班牙:獨特的銀匠風格〉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

文藝復興在西班牙:大學的知識階梯

睇完 #Salamanca 大學外牆、搵完青蛙,行到入面仲有另一個必睇嘅 #Plateresco 景點:知識之階梯。樓梯一側嘅 #浮雕 同當時嘅風格一脈相承,都係咁令人眼花繚亂,但其實描繪咗一個人進學修德、淨化為基督徒騎士嘅歷程。

人喺現世嘅存在、喺地上嘅生命,係一場 #朝聖。樓梯分成三段,每段對應知識之路嘅唔同階段。朝聖者打扮嘅主角由底部壁柱開始,向上望住將要經歷嘅旅程(圖一右下角)。第一段刻畫青少年時期嘅放任生活,跳摩爾人(穆斯林外族)舞蹈,甚至出現傳統上象徵無神論、敵基督嘅小丑角色。

接住係人生嘅第二個階段:進入成熟期,人需要喺好與壞、正義與邪惡之間抉擇,浮雕亦由中間分成完全相反嘅兩部分(圖二)。好嘅一邊有勤勞嘅蜜蜂,從花卉提取到花蜜;選擇行歪路嘅人,就會好似蜘蛛噉,一生不斷製造毒液。正直謹慎嘅人,識得駕馭自己嘅激情同慾望 —— 胯下個女人就係激情同慾望嘅化身囉;相反就被啲激情慾望騎返轉頭……最後,揸錘矛嘅下等人雖然喺邪惡嘅一邊耀武揚威,但最終都係被騎士用貴族嘅武器 —— 弓箭 —— 趕走。

行到樓梯嘅最後一段,會見到一個好似 #鬥牛 噉嘅場景(圖三),唔使多講又係象徵緊人馴服原始野性(隻馬)為自己所用,擊潰橫衝直撞、毫無自制嘅野蠻行為(隻牛)。憑住騎士精神,人最終可以達到最高嘅境界、絕對嘅善、純粹嘅愛,成為完人 —— 呢個就係最後一條壁柱上刻畫嘅形象。16世紀以 #騎士精神 為最高價值,除咗表現喺視覺藝術作品,仲發展咗 #騎士文學,以後再同大家研究。

文中外語為 #西班牙文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全文 2159 字 (唔計英文、空格、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