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班牙考古》
去西班牙考古:小女孩發現的史前壁畫
現今西班牙境內最早發現而又保存得最好嘅舊石器時代原始藝術,係位於北岸Cantabria自治區桑坦德市 (Santander) 附近Santillana del Mar小鎮嘅阿爾塔米拉山窿 (la Cueva de Altamira) 洞穴壁畫。山窿喺1868年由獵人發現,業餘考古學家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 1879年帶佢八歲嘅女María去考察,阿女一支箭跑咗入山窿深處,舉頭一望,發現有圖畫!
山窿最闊嘅「大廳」(la Gran Sala) 尺寸係18米乘9米,洞頂粗糙不平,用黑色、赭色同黃色畫滿咗動物(圖一),為數最多嘅係牛,另外仲有啲野馬、野豬、鹿(圖二),最初推斷為公元前16000年左右嘅遺蹟。呢個洞穴羣嘅壁畫動物有兩個特色,第一係佢哋嘅排列非常凌亂,比例同角度參差,作畫嘅人似乎冇意欲將動物成組劃分,動物同動物之間可以話係冇關係。專家考證過,認為呢啲壁畫唔係短時間內全部畫好,製作時期可能橫跨兩萬年,所以冇劃一嘅畫工同排列次序。
第二個特色係動物像真度非常高,毛皮、犄角嘅細節精緻(圖三),光暗變化亦都一一呈現,甚至好多時利用石體表面天然嘅凹凸起伏位去表現動物嘅體態,或者話係按石頭表面嘅特色而設計動物嘅姿態(圖四)。正正因為咁高質,考古學家最初並唔相信原始人可以有咁高嘅藝術水平,壁畫亦一度被認為係偽造嘅,爭拗咗30年,先至因爲法國發現類似壁畫而確定係真跡,1985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由於遊人太多,二氧化碳同水份破壞壁畫,洞穴喺1977年至1982年期間完全對外關閉,重開之後大幅限制人數,排期參觀要等三年,但最後仍然敵不過霉菌,喺2002年再次宣佈關閉,喺附近另闢新窿,由藝術家逐平方厘米重構壁畫。今日大家去到睇到嘅博物館同洞穴,就係呢啲大師級複製品。
文中外語爲西班牙文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
去西班牙考古:搵到個「大媽」
伊比利亞嘅「古代」,粗略指公元前1000年至到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覆滅呢段時期。呢段期間,伊比利亞半島上除咗有伊比利亞原居民部落,嚟自歐洲大陸、羅馬、中東、北非等地嘅民族受到伊比利亞半島豐富嘅天然資源吸引,亦都開始喺度落腳,其中有:
- 腓尼基人 (fenicios):嚟自歐亞大陸新月沃土,聚居喺半島東南海岸;
- 塞爾特人 (celtas):嚟自中歐,聚居現今西班牙中部同西北部加利西亞;
- 希臘人 (griegos):聚居南部沿海、現今安達盧西亞境內;
- 迦太基人 (cartagineses):嚟自北非現今突尼西亞一帶,定居伊比利亞半島南部;以及
- 羅馬人 (romanos):散居伊比利亞半島全境。
今次要介紹嘅伊比利亞古代藝術,主要受地中海(尤其希臘)藝術影響,再融合半島近地中海同南部其他原居民文化而成,創作時期橫跨公元前六世紀至前一世紀,公元前四世紀達到巔峯。呢個地域出土嘅藝術作品,最佳代表係具有紀念意義嘅石雕,當中以Elche同Baza兩地出土嘅兩個石灰石像最有特色。
Dama de Elche(Dama唔係「大媽」,係「女士」噉解,圖一)雖然係半身像,但專家認為原先應該係全身像嚟嘅。石像額頭同兩邊輪狀髮髻 (rodete) 由三個佈滿寶石嘅珠寶環狀頭飾 (diadema) 包覆,三條大頸鏈加上無數懸垂耳環,在在證明石像真身嘅社會地位非常之高。石像出土嘅時候仍然係彩色嘅(還原圖請睇圖二),但係顏料已經隨年月消逝,只剩返嘴唇上極難分辨嘅少少紅色。我老師話,人像雖然似乎面無表情,好冷淡噉嘅樣,但眼神有穿透力、有內省嘅感覺,整體氣質神祕又難以捉摸 —— 我就唔識睇嘞,你哋幫下眼唔該~
喺度想問大家一樣嘢:點解佢背脊穿窿嘅(圖三)?
文中外語為西班牙文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同系列文章:
去西班牙考古:小女孩發現的史前壁畫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195913694166457
去西班牙考古:第二個「大媽」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00733693684457
去西班牙考古:牛定豬?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02604226830737
=================
去西班牙考古:第二個「大媽」
Dama de Baza(圖一)同上一篇介紹嘅Dama de Elche同樣係公元前五世紀嘅產物,但出土狀況完整一啲,係一位女士嘅坐像,扶手椅椅背肩膊位置較闊,凳腳雕成動物爪嘅形狀。女士本身衣着華麗,珠寶同頭飾明顯同Dama de Elche極為相似,但係就冇輪狀嘅髮髻裝飾。石灰像原有嘅顏色保存得比較好,主要係紅、藍、白。
從呢個咁精心製作嘅石像,當然唔難睇得出人像真身嘅社會地位非常之高,可能係大富大貴人家,但係細心研究,會發現佢嘅意義不止於此 —— 按保存同展出石像嘅西班牙國立考古博物館描述,石像左手捉住嘅小飛禽,同埋椅背翼形嘅設計,都係同上天有關嘅象徵,表現咗造像嘅人認為呢位女士具有神性,因此石像真身可能係貴族家庭內公認嘅祖先娘娘。
上次提過Dama de Elche背脊有個窿,今次呢個都有窿,不過就喺側邊凳底(圖二)。由於Dama de Baza喺一個墓室出土,身邊同時發現一堆似乎係陪葬品嘅陶瓷器皿、兵器(圖三),再加上考證當地部落有火化遺體嘅習俗,專家認定兩個石像其實係骨灰盦嚟嘅,石像嘅窿位就係骨灰安置之處。
兩位女士都喺西班牙南部出土,係伊比利亞古代藝術嘅代表作,但係「伊比利亞藝術」呢個名,就噉睇其實有少少誤導,好容易以爲佢代表咗全個半島。其實半島其他地域都有自己嘅藝術特色,例如中部塞爾特伊比利亞人聚居地,就以大型野獸雕像聞名,下篇同大家睇睇。
- 文中外語爲西班牙文
-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 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同系列文章:
去西班牙考古:小女孩發現的史前壁畫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195913694166457
去西班牙考古:搵到個「大媽」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197983420626151
去西班牙考古:牛定豬?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02604226830737
===============
去西班牙考古:牛定豬?
「塞爾特伊比利亞藝術」(El Arte Celtibérico) 顧名思義,係伊比利亞半島上兩個重要文化融合嘅產物,活躍時期係公元前四世紀至前一世紀,地理上橫跨中央山脈南北高地,但主要集中喺現今Castilla y León自治區境內(圖一淺綠色處),尤其係薩拉曼卡 (Salamanca) 同阿維拉 (Ávila) 兩地,另外南至Extremadura自治區都有一啲遺蹟,最重要而又最原創嘅藝術形式係 —— 野豬 (verraco)!
其實咁講都係有少少太準確,亦都有少少唔準確嘅……呢啲動物石像多數以花崗岩雕刻而成,但係雕工極爲粗略簡約,好多時根本唔知係牛定野豬定種豬,唯一相對清楚嘅係從後睇到嘅雄性生殖器(唔好意思,冇圖)!石像姿勢通常係四腳直立,或者稍微前傾作預備攻擊狀,單獨或者幾隻一組散落喺郊野地區。造像嘅目的似乎係要保護各種家畜,亦即係當地部落嘅經濟基礎。
阿維拉省境內嘅「Guisando公牛」(Los Toros de Guisando,圖二)係四隻花崗岩造嘅四腳動物,叫公牛而唔叫野豬係因為佢哋頭上有兩個窿,應該係要嚟裝兩隻角上去嘅。公元1468年9月19日,當時仍然係長公主嘅伊莎貝拉,喺呢度同同父異母嘅阿哥、卡斯蒂利亞 (Castilla) 國王亨利四世簽訂和約 (Tratado de los Toros de Guisando),得到Princesa de Asturias嘅儲君封號 [1],而亨利個女、原先嘅王儲Juana,就正式失去王位繼承權。
至於薩拉曼卡古城外、Tormes河邊羅馬橋頭嘅「公牛野豬」(好明顯又係因為後人認唔到係咩啦,圖三),就喺文學界公認嘅流浪漢小說 (novela picaresca) 鼻祖Lazarillo de Tormes [2] (圖四)裏面出現過:主角拉撒路被盲人老細整蠱,成個頭撼埋牛角度痛咗三日,第一次醒覺離開咗屋企就要自己保護自己,唔好太易信人 —— 橋頭隻嘢隔籬,就有呢一老一少嘅紀念碑(圖五)。
[1] 有關儲君封號嘅由來,請睇〈來上一課西班牙地理(四):四季如春的綠色西班牙〉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191692411255252
[2] 中譯《小癩子》(音義俱全又有中世紀特色,呢個名譯得幾好)或《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見〈韋小寶的西班牙祖先〉系列
- 文中外語爲西班牙文
-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 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去西班牙考古:小女孩發現的史前壁畫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195913694166457
去西班牙考古:搵到個「大媽」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197983420626151
去西班牙考古:第二個「大媽」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00733693684457
韋小寶的西班牙祖先(上):流浪漢小說初探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20412295049930
韋小寶的西班牙祖先(下):《小癩子》的文化遺產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2405236135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