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妹妹仔 Person of the Year》
想評論妹妹仔 Person of the Year嘅事。
有啲人抨擊妹妹仔,唔係因為佢用塑膠嘢,而係因為佢只批評西方國家,而忽視亞洲好多發展中國家先係污染最大嘅源頭。
針對呢點,我想對妹妹仔嘅呢個舉動做最大程度嘅友善解讀,嚟同大家交流一下。
喺全球化嘅環境下,你係好難搵到污染嘅源頭嘅,我講緊嘅唔係生產嘅污染,而係講緊需求產生污染,喺咩國家咩人有呢種需求,令到某個發展中國家要大量生產某一貨物或服務嚟應付呢種需求,繼而產生大量污染。
當我哋用呢種角度去睇污染源頭嘅時候,就會發現搵源頭並唔係咁簡單,好難話中国就一定係最大兇手。
當然,咁樣並唔足以消除大家對妹妹仔嘅敵意,又或者理解妹妹仔嘅做法,所以以下先係重點。
首先,你想要達成某一目的,就要用最有效嘅手段,想要解決一個複雜嘅問題,就要將佢拆開成幾個問題,然後由最簡單嘅問題入手,而集中火力抨擊西方國家,逼使佢哋作出行動,就係一個咁嘅策略。
對比起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嘅自由度更高,民主制度更完善,公眾可以參與政治/政策策劃嘅途徑更高,喺呢啲地方推動政治理念、話畀大眾知發生緊咩事,都係更為有效嘅。所以集中講西方國家,係一種策略上嘅選擇,並唔代表左膠,純粹覺得西方就係萬惡之源,有白人優越嘅罪惡感。
當然,有啲人會嗤之以鼻,因為西方肯改善,但係中国等發展中國家依然故我嘅話,問題都係唔會得到解決。
接下來,我所講嘅嘢就係話畀大家聽西方國家可以點樣改變呢啲發展中國家,有啲嘢係次序問題。
其實西方國家針對本土嘅環保政策已經可以改變到依賴出口同製造業嘅發展中國家嘅污染狀況。
我哋唔可以否認環境污染嘅一大源頭,除咗能源產業外就係製造業,而喺物質消費上,我哋就算唔講西方國家嘅總量,就以人頭計,佢哋嘅消費量都比發展中國家高。而如果西方國家,實情係歐盟都開始做緊,立法限制喺佢哋市場上嘅消費品要符合某啲環保質量,禁止用啲咩不可回收或者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嘅物料,咁已經可以大大改善啲依賴出口嘅發展中國家嘅環保狀況,畢竟話明依賴出口,即係有相當部分嘅污染都係由製造出口產品而成嘅。
而且,依家其實好多西方國家都有立法限制喺自己市場上賣嘅產品嘅製造商必須有啲咩認證,呢啲認證係用嚟證明自己符合當地國家嘅法律又或者製造商國家嘅法律。西方國家嘅呢啲法律要求,某程度上都有效打擊童工問題,同樣地,如果佢哋立法要製造商有某啲環保認證嘅話,咁又會唔會有效咁改善環保問題呢?
而呢樣嘢你直接同發展中國家講係冇用㗎,佢哋只會想發展經濟。相反,已發展國家嘅人係會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維持現時嘅生活,佢哋嘅決定其實係可以用嚟控制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中國家嘅經濟發展依賴於已發展國家人民嘅消費,佢哋為咗發展經濟,就會順從已發展國家嘅呢啲環保政策。
另外,以西方國家為主要嘅抨擊對象呢種策略,除咗出於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嘅經濟控制外,更加因為無可否認西方國家嘅基礎科學甚至工程、科技實力都比發展中國家強。喺全球都冇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有一種環保模式嘅情況下,最有可能出現「環保城市」嘅地方就喺西方國家。
以大眾嘅關注向政府施壓,又或者製造呢種需求,驅使政府或者商家摸索出「環保城市模式」都可以係呢個策略嘅方向之一嚟。
老實講,最有希望出現完善嘅環保產業乃至供應鏈嘅地方,真係非西方國家莫屬。當有咗第一次成功,咁複製呢種模式就易好多。叫發展中國家由零變到有係好難嘅,就算佢哋想做都有心無力,當有成功嘅例子供佢哋參考就會容易得多。
講咁多,都係希望大家明白向西方國家施壓其實係一種好明智嘅策略嚟,「集中火力攻擊西方國家」呢個策略同「環保人人有責」呢個理念不但冇衝突,更加有助於喺成效上達到呢個理念,令結果上人人都為環保出一分力。錯誤將策略解讀為理念其實對人對己都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