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關於粵語書寫嘅反思》



作者:其他
日期:2017年1月4日

經過練習,發現自己用港式中文寫嘢個思維真係甩唔到口語思維,乜都寫到好白好直,好似平時同人傾偈或者上堂教書咁,立意如果都庸俗,就會好易跌入文質俱差嘅困局。歸根究底,我呢一代人受咗「書面語至係雅」嘅影響太深,自細睇同讀嘅好中文都已經同書面語綑縛咗,要擺脫,甚至再寫返自己風格出黎,真係差唔多要砍掉重練,由頭練習。

記得以前少不更事,買過一本書教人分辨規範中文同港式中文,諗住有啲得著。但之後一路睇,就一路不由自主質疑規範嘅標準,思考作者邊緣化我自己覺得好到肉嘅用語係咪必要,拖拖拉拉,最後都冇睇曬。權威訂立嘅規制,認為港式中文係偏離正統,但日日講日日用嘅我又用得好地地,要我接受一套新嘅理論,自然就有排斥反應。加上我自己語文一向唔至於差,於是慢慢就開始思考到底香港人點解會係冇得我手寫我口嘅族群,但本身寫作用嗰個思維因為考試需求而冇更動過,極其量係會刻意運用平時會用嘅口語詞。

到到而家,睇返呢半年黎Instagram入面嘅一堆違反Instagram常態嘅長文,覺得細個學人做文青睇字花鳩寫寫嗰期嘅感覺又返咗黎。自以為有嘅特色磨走曬,總算做到咗我手寫我口,但做到之後又發現呢種嘗試犧牲咗我既有嘅風格,除咗冇錯別字同文句流暢,其實連本人都唔係好睇得出自己嘅港式中文同其他人嘅港式中文有乜分別。

目前香港主流嘅口語入文書寫,跑得出嘅都係創意取勝,理念取勝,網絡故仔一大堆對話,講真同廣播劇劇本冇乜分別。如果認真要講,呢啲根本就符合唔到我地平時看待書面語寫嘅現代當代散文小說時所要求嘅嘢,而港式中文上唔得大場面,其一要因就係啲作品深度唔夠,作者功力亦唔夠。廣東話變港式中文,要處理嘅係講嘢同書寫嗰個差異,雖則係一層好似好簡單嘅工夫,但正正係從未pick up過,所以要一般香港人寫到精煉而有特色嘅中文,甚至寫出港式中文代表作,真係談何容易。

我有啲學生,語文不論中英都好差,有讀寫障礙,但叫佢讀啲考試錄音稿,雖然有甩漏遲疑,但佢係會好自然將「的」讀做「嘅」,「那」讀做「咁」,為「開玩笑」搵到對應嘅「講笑」,甚至可以自動波調動埋句子順序。某程度上,呢種已經可以叫做翻譯,只係今時今日我地香港人所傳承嘅語言已經冇咗好多廣東話特有句式同用語,又吸收咗好多所謂正統嘅中文,至會覺得呢種識得自動翻譯嘅能力唔算特別。如果有更多能力出眾嘅人自細就接觸港式中文寫作,而唔係到大個到我咁至中途出家,或者佢地就會更掌握到港式中文嘅優點(就算混雜英文,例如deadline、demo、project,都冇所謂)。如果由呢一代開始,避得過普教中嘅蹂躪,再加以培養,港文要有一番文化成就絕對係有可能。

自己睇返自己嘅嘢,散發住好濃「假如可以為愛加一個期限,我希望係一萬年」嘅鳩味,同以前寫書面語好似兩個人。希望中意廣東話嘅人,文青又好,非文青又好,以後一想抒發情感,都可以試吓戒甩書面語,用港式中文去寫,呢小小嘅一步,隨時可以成為促成港式中文告別無厘頭好笑同講粗口好勁嘅一大步。

全文 1063 字 (唔計英文、空格、標點)
備註: 標題由編輯所起